一种正大量上市的瓜中国股票配资网官网首页,却每年都有人因它中毒!
一、男子误食苦葫芦瓜多次晕厥
如今正好是葫芦瓜上市的时候,家住福州的萧先生想来好久没吃葫芦瓜了,于是挑了几根新鲜的瓜回去煮,“自己尝第一口的时候还是挺正常的,后来又扒拉了几口下去,就吃到苦味了。”
为了不浪费,想着夏天吃点“苦”可以下火,于是他把剩下的瓜就饭咽了下去。然而刚吃完没多久,他就开始觉得十分难受了,先是恶心想吐,后面更是胸闷气喘还头晕的站不稳,
幸好家附近有医院,于是他强忍着难受挂了号,然而检查显示他的血压只有78/52mmHg,还出现了高儒酸血症、电解质紊乱,肾脏也出现了一定的损伤。
经过仔细问诊,最终才确定了“凶手”,就是萧先生中午吃的苦葫芦瓜。
其实,苦葫芦瓜中毒事件,几乎在每年夏天都有发生。
来自四川的吴老汉和儿子晚饭后突然上吐下泻,家人送医后,除了查出消化道异常,还伴随黄疸和重度肾衰,经过紧急抢救,父子二人才脱离生命危险,事后医生问诊才得知,两人晚饭吃完苦葫芦瓜就出现了症状,而这就是导致他们中毒的元凶。
瓠瓜安徽也曾报道过相关案例,当事人回忆中毒前吃了一口瓠瓜丸子汤,当时就觉得很苦,后来其丈夫也尝了一碗,也说挺苦的,不久两人都开始跑厕所,还有严重的反胃情况,幸亏就医及时,经过3天住院输液,才恢复过来。
早年,广东中山市场监管部门发布就曾发布过多名工人误食苦葫芦瓜导致食物中毒事件,并警告发现葫芦瓜发苦,千万别吃,避免中毒风险。
看到这里可能有人会问,一道普通家常菜,怎么会有毒呢?以后还能吃吗?
二、毒性堪比砒霜,一旦发苦赶紧住口!
浙江医院营养科副主任医师束龙曾介绍,葫芦瓜或者瓠瓜、蒲瓜,属于葫芦科蔬果,经过长期选育其中致苦物质已经很少了,但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依然有部分葫芦瓜会带苦味,很多人以为苦葫芦瓜和苦瓜一样,吃点苦可以去火清热,但其实发苦的瓠子是不能吃的。
“苦蒲瓜”其实只要是因为瓜里含有一种叫葫芦素的成分,这种苦物质可能是瓜在生长过程中遇到极端气温,日照不足或者干旱等情况,还有一些可能是授粉过程中掺杂了未选育过的野生品种,也会导致瓜熟后发苦。
有文献指出,在已知的葫芦素种类中,葫芦素B和葫芦素D显示强毒性,有小鼠实验发现,葫芦素D的小鼠经口半数致死量低至5毫克每千克体重,要知道砒霜的小鼠经口半数致死量为31.5毫克每千克体重,毒性比砒霜还强,而且葫芦素毒性很稳定,高温烹煮也很难破坏其毒性结构,人体只要摄入就可能出现中毒症状。
可能有人会问,怎么预防买到苦葫芦瓜?
其实还真没有什么好的辨别方法,最直接的做法就是煮熟后的葫芦瓜浅试一下味道,如果味道发苦就不要继续吃了,而且触碰过苦葫芦瓜的锅具、刀具、碗筷都最好仔细清洗干净。
三、这些“苦”有毒,也吃不得!
其实除了葫芦瓜,还有一些瓜带苦味也吃不得,以下3种“苦”瓜最好别吃:
1、苦杏仁
杏仁中致苦物质其实是苦杏仁甙和苦杏仁甙酶,接触水会反应生成氢氰酸,这才是苦杏仁的毒性来源。人体摄入后会导致细胞呼吸链受限,无法产生ATP(肌肉中的能源物质),过量摄入还可能致死。
2、苦丝瓜
和葫芦瓜一样,丝瓜也属于葫芦科,而丝瓜发苦是因为其中一种碱糖甙生物碱,这种物质除了发苦还带有一定毒性,人体摄入后半小时内可能出现腹痛、便血等症状。
3、苦瓜籽
一般吃苦瓜会把其中籽去除就是因为苦瓜籽含有一定毒性,其中的丁酸、棕榈酸、硬脂酸、苦瓜素、蛋白质等都是毒性来源,尤其是备孕人群一定要避免摄入,有动物实验发现喂养公狗苦瓜提取物会导致其性功能失效,母属喂养苦瓜汁后,受孕率也降低到20%。
所以如果生活中遇到这些“苦”物,最好及时停止摄入,不是什么苦都对身体有好处,日常一定注意辨别。
参考资料:
[1]《紧急提醒!这种夏日常吃的瓜,一旦发苦立刻扔!》.新华网.2025-07-03.
[2]《这些食物变“毒药”只需一步!6招教你避开夏季食物中毒雷区》 .健康时报.2025-07-08.
[3]《这种瓜正上市,一旦发苦千万别吃!有毒!有毒!有毒!》.科普中国.2024.07.08.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中国股票配资网官网首页,禁止转载
思考资本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